1、NMN抗衰老功效发现者David Sinclair:衰老存在性别差异
在整个自然界中,整个生命规律是大致相同的,雌性寿命高于雄性寿命也是普遍规律。大型蚤(在18℃环境)雄性活38.6天,雌性为44.7天;黑蜘蛛雄性平均寿命为100天,雌性为271天;玉米虫寿命雄性60天,雌性111天。而在人类社会中,2019年我国男性平均为73.64岁,女性79.43岁,健康状况也整体好于男性。今年九月份,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在日本3617万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为1573万人,女性为2044万人,女性人数明显高于男性。
关于男女寿命差异这一现象,NMN抗衰老功效的发现者、哈佛大学抗衰老研究中心主任David Sinclair曾表示:衰老存在性别的差异。

原文(采访)阅读:https://mp.weixin.qq.com/s/HKzGPnTUqAIPCAsfR-igjw
2、 浙大国际团队:女性对自身衰老的看法会影响配偶寿命
2020年10月,浙江大学罗梦莎教授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共同完成一项研究,他们通过分析5972名退休人员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发现,中老年人对于自己衰老状态的评估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自己配偶的健康。

原文阅读: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898264320966263?journalCode=jaha
3、 美癌症专家表示:衰老程度决定着癌症治疗是否有效
近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癌症中心的Ashani Weeraratna教授在国际一线期刊上连发2文,表示患者的衰老程度直接决定着黑色素瘤扩散几率和对治疗的抵抗程度。因此今后再制定癌症治疗策略时,应当将患者的衰老程度纳入考虑因素。

原文阅读: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news/newsroom/news-releases/age-is-a-primary-determinant-of-melanoma-treatment-resistance-study-finds
4、 波兰医学专家:端粒长度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测指标,应被纳入诊断标注
在一线科研杂志《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的12月份刊中,3位来自波兰的医学专家发现,人体内的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能够直观的反映出细胞中DNA的损伤程度,并且与P53和P21等重要细胞衰老标识存在明确的联系,是一种非常理想且重要的心血管疾病检测指标。

原文阅读: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14482720306145#!
衰老是导致诸多疾病的根源,通过直接干预衰老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成为近年来科学家们主要研究的手段,以上种种研究都与衰老联系密切。同时,近日全球最大抗衰老学术机构NIA(美国衰老研究院)的一位华人科学家发现了端粒问题的根源也在于NAD+。这些科学研究之间都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但都可以通过衰老,通过 NAD+,通过NMN联系起来。